如今,走進銀川市金鳳區黃河東路街道興旺巷,曾經擁堵雜亂的巷道已變得井然有序。這一變化,源于該街道打破傳統議事模式,將“板凳會”搬到群眾聚集地,通過圍坐暢談的形式,傾聽民意、征集意見,最終破解了治理難題。
擺上板凳,圍坐一圈,街巷治理中有哪些突出問題,社區居民有什么生活需求,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在嘮家常的輕松氛圍中就把問題輕松解決,黃河東路街道的“板凳會”可謂既接地氣又能議事,不失為基層治理新模式的有益探索。其實,這樣的“板凳會”不只開在寧夏。近年來,各地積極推動基層干部作風轉變、效能提升,從田間地頭到社區商場,從群眾家門口到政務直播間,越來越多的基層干部走出辦公室,深入基層一線,與群眾面對面交流,為群眾心貼心服務,真正做到了基層群眾哪里有需要、“板凳會”就開到哪里。
干部作風轉變,歸根結底是為了更好地聯系群眾、服務群眾。“板凳會”也好,其他治理模式創新也罷,黨員干部只有持續改善與群眾打交道的方式,走到人民群眾中去,把群眾當主角,讓問題浮上來,才能打破干群之間的“無形之墻”,暢通民意表達的“綠色通道”,才能使工作中許多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豁然開朗、迎刃而解。(沈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