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要發展,新的增量從哪里來?關鍵在于以新提質。天通銀廈更新購置288臺(套)400公斤級藍寶石晶體生長爐,預計新增產值2.6億元;銀川盛融投資盤活閑置廠房及設備,單位產品能耗水平實現跨越式提升,每年可節約3.78萬噸標準煤……從傳統制造到智能工廠,我區工業領域大規模設備更新改造向縱深推進,首批遴選25個領航項目形成示范效應,推動傳統產業蝶變升級。
綠色發展的底色越鮮明,新質生產力的動能就越強勁。尤其在工業領域,用能企業數量多、涉及面廣,節能增效空間巨大。從這個角度來看,推動工業領域大規模設備更新改造對培育新質生產力具有乘數效應。以提高技術、能耗、排放等標準為牽引,推動傳統企業走深度轉型升級之路,不僅能夠促進產業發展邁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更能催生傳統產業的新質生產力,助力企業重塑競爭新優勢,實現高質量發展。
在“綠色制造”日益成為產業核心競爭力的當下,我區工業發展已跨越“有沒有”的初級階段,正從“好不好”向“強不強”加速躍升。實現工業高質量發展,“量增”只是其一,“質優”更為關鍵。推動工業領域大規模設備更新改造,核心在于把握綠色低碳的轉型要求,通過技術升級、能效提升和循環利用,系統推進傳統產業節能降碳、提質增效。
一方面,要注重激勵和約束并重,依法依規加快淘汰落后設備;另一方面,也要完善財稅、金融等政策,降低企業改造成本,形成高耗能、高排放設備更新改造的長效機制。通過節能降碳與產業升級的協同推進,讓越來越多的經濟發展含“綠”量有效提升增長的含“金”量,推動生產力不斷發展和躍升。(趙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