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海原縣以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為載體,依托“花兒之鄉 古韻海原”文旅品牌,創新探索“理論+”宣講模式,通過多樣化服務聚人氣、鄉土化宣講接地氣、互動化形式添生氣,讓理論宣講真正成為群眾“聽得懂、有共鳴”的文化盛宴。
“理論+非遺”特色化宣講,讓群眾坐得住。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花兒”深受當地群眾喜愛。海原縣組建由30名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構成的宣講團,結合“我們的節日”“送戲下鄉”等活動,開展“‘花兒’傳黨音”系列宣講,將黨的創新理論編入傳統曲調,把“大道理”變成通俗易懂的“鄉土話”。這種“雙向奔赴”的宣講模式既促進了非遺傳承,又實現了理論宣傳深入人心。
“理論+文藝”通俗化宣講,讓群眾聽得懂。堅持“群眾在哪里,宣講就到哪里;群眾關注什么,宣講就講什么”。聚焦群眾關注的熱點,將鄉村振興、移風易俗等內容融入文藝創作。推出《“花兒”故鄉》《海風吹綠黃土地》《大山的女兒》《花香新時代》等精品節目,孵化《支書嫁女》等26個群眾自編節目,通過鮮活的藝術形式深化群眾對黨的理論的政治認同、情感認同。其中《高額彩禮要不得》等作品以詼諧唱詞推動鄉風文明建設。
“理論+平臺”立體化宣講,讓群眾記得牢。海原縣構建全媒體傳播矩陣,線下組織“銀發科普”等特色宣講隊,深入田間地頭、工廠車間等地,開展“一刻鐘”微宣講,讓宣講更接地氣、更有“鮮味”;線上借助微信公眾號、視頻號、抖音等平臺,打造“理論+直播”宣講陣地,黨員干部化身“主播”云端授課,建強網上理論宣講隊伍,不斷擴大理論宣講覆蓋面。
據悉,海原縣將持續深化“理論+”模式,在內容精準化、載體創新化方面重點發力,讓黨的創新理論如爛漫山花綻放在鄉村振興沃土上。(全媒體記者 范本哲 劉立濤 馬彥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