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記者從隆德縣城關鎮獲悉,該鎮創新打造社區黨建機制,通過強化黨建引領、優化服務路徑、實施清單管理、織密服務網絡等措施,把黨的組織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讓群眾真切感受到黨組織就在身邊。
“我們通過‘板凳會’把政策講透,又通過就業幫扶把政策落實,讓群眾既明白政策又得到實惠。”紅崖社區黨委書記張宏生介紹,作為隆德縣最大的移民社區,經常在居民樓前、公園涼亭開“板凳會”,社區干部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種養殖補貼等政策,還收集就業需求。此外,紅崖社區推出“支部+公司+經紀人”幫扶模式,建成農貿市場提供30個經營攤點、開發47個就業崗位,由社區“兩委”班子成員擔任勞務干事,直接對接用工需求,實現了政策宣講與就業服務的無縫銜接。
隆德縣城關鎮竹林社區“鄰里節”活動現場。(圖片由受訪單位提供)
據了解,城關鎮通過建立“需求—資源—項目”三張清單機制,實現社區服務精準對接。該鎮組織網格員、黨員志愿者開展常態化入戶走訪,針對不同群體特點精準摸排需求。東關社區重點關注“一老一小”群體,星火社區著重了解殘疾人特殊需求,形成“社區治理需求清單”。在此基礎上,聯合66個駐區單位和1050名報到黨員召開黨建聯席會議,充分發揮各單位職能優勢和黨員專業特長,通過簽訂共建協議建立“資源清單”,開展“一對一”結對幫扶。科學匹配需求與資源,形成包括健康義診、節日慰問等15個服務項目的“項目清單”,確保各項民生服務精準落地。
隆德縣城關鎮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全鎮10個社區黨組織全部達到三星級及以上。(寧夏日報記者 師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