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中旬,記者來到隆德縣第一小學,操場上充滿了孩子們的歡聲笑語。有的班級練武術操、有的班級練韻律操,體育教師時不時糾正學生的動作。
“課間有武術、跳繩等活動項目,既能增強體質,又能放松大腦,讓我們上課時注意力更集中。”隆德一小六年級學生劉嘉怡高興地說。
隆德縣第一小學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今年春季開學后,課間活動時間延長至15分鐘,每天上午安排30分鐘的大課間活動。學校嚴格落實“健康第一”的思想和“鍛煉的實效性、內容的全面性、功能的多樣性、參與的廣泛性、個性的塑造性及活動的趣味性、娛樂性”原則,除了安排以韻律操、武術操、跳繩操、課桌舞為主的規定活動外,還安排了踢毽子、丟沙包、跳皮筋等班級自選活動,豐富體育活動的組織形式和活動內容,保障學生身心健康水平。
“除了大課間,學校每天安排一節體育課,活動內容豐富,讓學生有選擇地參與、學習、享受體育,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隆德一小副校長吳亮介紹。學校將傳統武術融入大課間活動,學生在鍛煉身體的同時,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
走進隆德縣第二中學,豐富多彩的課間體育活動令人目不暇接。跳繩、啦啦操……教學樓附近的空地上擠滿了學生,處處洋溢著活力。“我喜歡和同學們一起運動,在戶外曬太陽,呼吸新鮮空氣,感覺特別舒服。”隆德二中學生翟熙剛從“撿紙杯”比賽場地上跑下來,一臉興奮地說。
隆德二中不斷探索創新大課間的活動項目和方式。打造“一班一品”的特色加長版課間活動,引導學生廣泛參與體育運動。“老鷹捉小雞”等傳統游戲更是吸引了師生共同參與其中,感受游戲的樂趣。隆德二中組織學生天晴時在戶外活動,下雨時則用課桌舞替代,巧妙安排時間,豐富校園文化生活。
隆德縣作為全國首批義務教育教學改革實驗區和中小學科學教育實驗區,以“陽光大課間”為抓手,全面推進學校體育工作的創新與發展。全縣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課間活動時間由原來的10分鐘延長至15分鐘,每天統一組織不少于30分鐘的大課間體育活動和2次眼保健操,并確保每天開設1節體育與健康課。高中階段學校每周安排3至5節體育與健康課,保障學生體育活動時間。
此外,隆德縣把韻律操、武術操等傳統項目和學校特色項目有機結合,創新“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大課間形式。鼓勵各學校結合自身優勢,打造獨具特色的體育品牌。楊河鄉中心小學以啦啦操和健美操為主,隆德三小以足球為特色項目,在各級比賽中屢獲佳績。
“陽光大課間”在隆德縣被玩出了“新花樣”。隆德縣各學校因地制宜,開辟體育活動場地,設計差異化活動項目。開展“奔跑吧·少年”兒童青少年主題健身活動,開設籃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田徑等體育社團,讓學生在科學鍛煉中收獲健康知識。(記者 王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