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參加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寧夏代表認真學習討論黨的二十大報告。記者 左鳴遠 攝
■ 引言
踐行“兩山論”,歷經20多年的生態修復,將一片廢棄的礦山砂坑變成了“葡萄綠洲”。
變廢為寶,首戰告捷。寧夏志輝源石酒莊的建設者,沒有因此止步不前,而是有了更大的抱負:文旅融合,讓有形的產品延伸文化產業鏈,展示文化魅力,綻放文化活力。
在這些建設者心里,這杯酒承載殷切囑托,有夢想,有情懷。
文化,國家根之所系,民族脈之所維。文化至剛,可以移山填海;文化至柔,可以潤物無聲。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未來五年,寧夏如何貫徹落實黨中央的決策部署,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作出新貢獻?連日來,記者采訪寧夏志輝源石酒莊負責人,聽她講述“紫色名片”活力四射的創新故事,采訪寧夏代表團部分黨的二十大代表,記錄他們在持續推動文化繁榮興盛方面的真知灼見。
■ 講述
寧夏志輝源石酒莊總經理袁園:
以文化產業為“筆”
描繪賀蘭山下新時代“富春山居圖”
元代,中國誕生了一幅曠世名畫《富春山居圖》,畫中富春江兩岸山清水秀、寧靜祥和的景象是國人心中向往的家園。
如今,在寧夏賀蘭山東麓,人們用“詩和遠方”釀造紫色夢想,描繪新時代“富春山居圖”。
寧夏志輝源石酒莊是其中的典范。
疏翠庭前供答話,淺紅木末勸持杯。在這座融入漢代建筑風格的酒莊里,以美酒為“導游”引領文化之旅。
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酒莊在一片廢棄的砂石礦場區,大量移植樹木,改善生態環境;在改造后的土地上構建“葡萄綠洲”。截至目前,共種植了3000畝釀酒葡萄,生態修復了6000多畝廢棄礦區,栽種了8000多畝防護林。
2020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銀川市西夏區寧夏志輝源石酒莊葡萄種植基地時指出,寧夏要把發展葡萄酒產業同加強黃河灘區治理、加強生態恢復結合起來,提高技術水平,增加文化內涵,加強宣傳推介,打造自己的知名品牌,提高附加值和綜合效益。
總書記的囑托,為酒莊指明了發展方向,在品牌培育打造、營銷宣傳推介、豐富旅游供給、重點項目招商引資等方面做好“文旅+葡萄酒”融合文章,全力構建葡萄酒核心產業鏈,培育消費熱點,促進消費升級。2021年,酒莊接待游客量比上年增加40%。
酒莊的發展壯大,讓周邊村落西夏區鎮北堡鎮昊苑村農民成為受益者,1200余人變身產業工人。
“奔著‘美麗經濟’,助推鄉村振興!”昊苑村從事葡萄種植及葡萄酒加工生產的村民,約占全村總人口的66%;發展紅柳灣山莊、西村海棠等民宿10余家,年接待游客50萬人次,旅游收入500多萬元。2021年村集體收入25萬元,村民年人均收入1.98萬元。
文旅融合創新,為共同富裕塑形鑄魂。2021年,接待游客120萬人次以上,酒莊游已成為寧夏全域旅游不可或缺的元素。
■ 黨代表談文化繁榮興盛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寧夏全力打造文化興盛沃土——以源源不斷的文藝精品奏響時代強音,以高歌猛進的文化產業推動發展航船前行,以不斷提升的公共文化服務豐富人民精神生活,推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興盛,努力建設新時代文化強區。
記者: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文化人,以德樹人,“好家風”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這一建設如何深化?
黨的二十大代表、銀川市金鳳區長城中路街道長城花園社區黨委書記趙耐香:黨的二十大給我們指明了方向,“廣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深化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著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接下來,在貫徹落實中,要注重把“好家風”建設和黨風廉政建設、群眾生產生活深度融合,創新開展“好家風+作風”“好家風+創業”等群眾喜聞樂見、樂于參與的載體平臺,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得以家家培育。
我們社區每季度評選一次“最美家庭”,好家風、好家訓的故事在社區鄰里、樓棟巷道之間傳揚。如今,社區成立了8個文化隊,天天有排練、周周有演出、月月有展演。社區“抱抱團”負責人丁阿立帶著50多名志愿者,為小區癌癥患者送關愛,帶著他們逛公園、賞美景、唱紅歌,助其走出心理陰霾迎接新生活。
記者: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利于實現對鄉村道德倫理、價值文化、民俗文化的重構。如何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助力鄉村振興?
黨的二十大代表、隆德縣鳳嶺鄉李士村黨支部書記齊永新: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弘揚革命文化,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讓我對進一步培育和發展鄉賢文化充滿了信心。
鄉賢文化,是集納了文化歷史的結晶,是對孝德文化等地域歷史文化的積淀,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它又是一種榜樣文化、先進文化,是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地生根的生動載體。鄉賢文化中的“愛國愛鄉、敬業誠信、崇學向善、樂于奉獻”的核心詞深深契合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價值追求。
近年來,村里成立了紅白理事會,對婚喪嫁娶的宴席標準作出明確規定,大大節省了村民開支;以鄉賢為榜樣,讓身邊人感化身邊人,形成鄰里相親、家庭和睦的良好風尚;把誠實守信轉化為可用的“活錢”。今年,農村信用社對村里進行了整村授信,全村所有農戶每戶可獲得最高30萬元免抵押免擔保的信用貸款。
“愛國愛家,比一比,建設李士我盡力;鄉風厚德,記一記,尊老愛親明事理;務實誠信,講一講,合作共贏要擔當;科學知識,學一學,移風易俗不迷糊……”由鄉賢定下的村規掛在每戶人家的大門口,時刻提醒鄉親們遵守,讓村規入腦入心。
這些天,我反復學習黨的二十大報告,對如何進一步培育鄉賢文化,有了更多新思考——“提煉鄉賢精神,開展家訓家規提煉等;樹立新鄉賢標桿,培育鄉賢新生代”,大力弘揚鄉賢文化,書寫鄉村振興新傳奇。
記者:舞臺作品好不好,群眾說了算。在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推出更多優秀作品方面,文藝團體如何發力?
黨的二十大代表、寧夏演藝集團秦腔劇院院長侯艷:作為來自文化領域的基層一線代表,我能夠切身感受到人們對傳統文化的認同和文化自信的強勢回歸。
黨的十八大以來,圍繞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目標,劇院立足文藝院團職能定位和特色優勢,用戲曲的方式講好中國故事、寧夏故事,用藝術語匯傳遞紅色精神,賡續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鼓舞人民志氣、激發精神力量。
在創排秦腔作品上,既積極傳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作品,又注重創排體現新時代文藝方向的新作品。圍繞脫貧攻堅、鄉村振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挖掘創作以全國“脫貧攻堅奮進獎”獲得者、榮登“中國好人榜”的吳忠市紅寺堡區大河鄉龍源村村民李耀梅為原型的秦腔現代戲《攢勁女人》,把她身殘志堅的感人事跡用傳統戲曲的表演方式呈現在舞臺上。在復排傳統名劇《貍貓換太子》大獲成功的基礎上,積極排演優秀秦腔傳統名劇《三滴血》《白蛇傳》,不斷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推出更多優秀作品”。劇院將在創作力度上持續發力,拿出經得住時間檢驗、贏得百姓口碑的文藝精品。(記者 高菲)
留 言 板
{{ item.commentUser }}{{ item.createDate | formatDate2 }}
{{ item.commentContent }}
獲取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