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嘴山市第二人民醫院重癥醫學科內,醫護人員為病患提供醫療服務。 記者 馬楠 王洋 攝
數據呈現
我區持續推進健全覆蓋全民、統籌城鄉、公平統一、安全規范、可持續的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不斷增強基本醫療保障能力,努力解除人民群眾看病就醫后顧之憂,讓老百姓更有“醫靠”。
2023年,我區穩步提高城鄉居民醫保待遇水平。到2024年,全區參保居民普通門診統籌年度基金最高支付限額由330元提高至370元,居民醫保門診慢特病病種達到33個。調整后,全區城鄉參保居民在基本醫保政策范圍內基金支付比例穩定在70%左右,進一步加強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惡性腫瘤門診治療等門診慢特病保障力度,調整帕金森病、類風濕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等6個病種的年度最高支付限額,將心房顫動、子宮內膜異位癥、青光眼納入門診慢特病保障范圍,重性精神病人藥物維持治療、糖尿病特殊治療、肺結核參照住院管理和支付。進一步減輕生育醫療費用負擔,加強城鄉參保居民生育醫療費用保障,提高生育包干標準中的基金支付比例5個百分點。
我在現場
“以前看病要往市區跑,腿腳不利索,一路奔波勞累,花費也不少。如今,來銀川市興慶區掌政中心衛生院,醫療設施齊全,藥品零差價,慢性病藥可以一次備3個月,幾十塊錢就能搞定。”2月23日,到衛生院看病的馬文貴說。
60多歲的馬文貴患有高血壓,最近一年每隔一段時間,就會來到掌政中心衛生院看病、開藥。這次,醫生告訴他,病情控制得較好,仍要按時服藥,定期體檢,合理飲食。
自2023年在掌政中心衛生院辦理大病本后,馬文貴看病買藥方便多了。“高血壓這一慢性病在大醫院看,要累計花費滿500元之后才能報銷,在衛生院買藥沒有起付線,直接就可以報銷,而且今年高血壓及其并發癥最高統籌限額由2400元漲到了3500元,門診年度報銷總額又多了,看病買藥的壓力減小了,醫保政策真是越來越好了。”馬文貴說。
家住石嘴山市大武口區隆湖一站的居民劉燕(化名),患有類風濕關節炎,需要長期服藥,經濟負擔較重。“2023年8月,劉燕到我們醫院醫保窗口咨詢醫保報銷政策后,我們了解到她的情況符合門診慢特病的疾病病種,協助她順利辦理了相關業務。”石嘴山市第二人民醫院工作人員說。
此前,劉燕一個月的購藥量需支付2300元費用,辦理門診慢特病進行醫保報銷后,一個月只需支付800多元就可以購藥。“醫保政策的優化,實實在在減輕了我的醫藥費用負擔。”劉燕說。
由于劉燕家庭收入不高,加之常年服用治療類風濕關節炎藥物,以前3500元的年度支付額度不能滿足就醫需求,現在門診慢特病保障力度加大后,類風濕關節炎的年度支付額度增加至7000元。不久前,就診買藥時,得知年度支付額度提高后,劉燕說:“這樣的政策減輕了經濟壓力,能放心按時就診接受治療,真是太好了。”
專家回應
醫療保障工作,是事關人民群眾健康福祉的重大民生工程。自治區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提出“提供更加完善更高質量的健康服務,樹立大衛生大健康理念,全面推進健康寧夏建設”,今年自治區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深化醫療健康保障工程”。
寧夏將把優化醫療保障服務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將“高效辦成一件事”理念融入醫保工作全過程、各方面、各環節,著力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醫療保障服務,為群眾提供線下服務“只進一門”,實現“一站式服務、一窗口辦理、一單制結算”,推動線上服務“一網通辦”,實現更多醫保服務網上辦、掌上辦、視頻辦,提高全程網辦水平,提供智能化辦事引導,實現更多事項“免申即享”。
寧夏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法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張宏彩說,醫療保障事關全民,是實現“健康中國戰略”的重要支撐。今年,寧夏出臺《關于在醫療保障服務領域推動“高效辦成一件事”的通知》,本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醫療保障服務理念,推動傳統服務模式和智能化服務創新并行,從穩定醫保基金支付比例、提高慢特病醫保支付限額、減輕生育醫療負擔等層面入手,由點及面,持續深化推動醫保服務提質增效,將切實提高群眾就醫的獲得感。(記者 周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