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畫筆、走進社區,繪畫專業畢業的王蘭才發現,生活是一幅更寬廣的畫卷,需要用心去描繪。2019年,王蘭考入寧夏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繪畫專業學習國畫。本科4年的大部分時間,王蘭都泡在畫室。那時的她內向安靜,最熟悉的是墨錠研磨時的清香和毛筆在宣紙上的暈染。筆鋒流轉間,她的世界仿佛只有畫案大小。
臨近畢業,王蘭在畫室趕制畢業作品時,望著窗外,突然萌生了一個念頭:畢業后,一定要到更廣闊的天地去看一看。說做就做。2023年9月,王蘭通過自治區2023年高校畢業生“三支一扶”計劃,來到彭陽縣白陽鎮茹河街社區,成為一名基層服務人員。初來乍到的王蘭在和社區同事組織活動、入戶時,總是默默站在一旁學習。“有的同事之前就有社區工作經驗,有的甚至就住在這個社區,很熟悉茹河街社區,是社區工作的老手,我要學的東西太多了。”看著同事和居民像一家人一樣親切交談,王蘭甚至插不進話。
轉折發生在2024年。隨著公益性崗位上幾位“老手”服務期滿離開,工作壓在了王蘭和其他新手肩上。王蘭明白,要獲得信任,先要走進居民的生活。她幾乎把社區當成了第二個家。為居民辦理醫保手續時,她像幫自家人一樣認真核對每一份材料;照料社區里的獨居老人時,她像對待自己的長輩一樣無微不至。漸漸地,“小王”成了居民最熟悉的人,大爺大媽們見到她總會熱情招呼,年輕人也愿意找她傾訴心事,王蘭學會了用心傾聽每一個人的故事。
“閑暇時,我仍會鋪開宣紙作畫。”3月27日,王蘭說,來到社區后,她才真正明白老師們常說的那句話:真正的藝術來源于生活。宣紙上的水墨丹青是藝術,社區里的柴米油鹽也是藝術。社區的基層工作給了王蘭更廣闊的創作天地,筆還是那支筆,墨仍是那方墨,但筆下的線條卻多了幾分生活的溫度。如今的王蘭,正以真心、熱情為筆墨,創作自己最滿意的畫作。(記者 常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