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產業鏈的扶持加上愈加標準化的生產,助推我們生產的蔬菜賣到了新加坡。”5月3日,中衛市沙坡頭區鎮羅鎮凱歌村的恒溫葉菜加工車間內,工人們將一箱箱貼著“六合”商標的冷涼蔬菜裝車,中衛市六合蔬菜種植有限公司負責人葉新強指著即將發往新加坡的50噸蔬菜自豪地說,這些蔬菜已經成為當地商超的“搶手貨”。 近年來,中衛市聚焦自治區“六特+”產業發展,以“設施蔬菜、露地蔬菜、供港蔬菜”三大板塊為支點,從全產業鏈謀劃推進,冷涼蔬菜產業規模化建設、集約化生產、產業化經營水平大幅提升。
“過去單打獨斗種小麥玉米,現在跟著‘公司+市場+基地+農戶’模式種冷涼蔬菜,200畝地年收入翻了兩番。”在沙坡頭區東園鎮瑞應村,種植大戶周福新正蹲在田埂上檢查蔬菜長勢,“市里配了技術員指導水肥一體化,合作社還建了預冷庫,早上摘的菜晌午就能鎖鮮裝箱。”像周福新這樣的新型經營主體,中衛市已培育出瓜菜種植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118家,建成200畝以上生產基地81個,帶動20萬畝冷涼蔬菜種植區實現“種得好”向“賣得俏”轉變。
“過去一畝地用60公斤化肥,現在用有機肥替代后,不僅成本降了15%,蔬菜的品質還上了檔次。更符合現代消費者對健康、綠色、有機食品的需求。”瑞應村黨支部書記李財說,我們在推動冷涼蔬菜產業發展的過程中,不僅注重量的提升,更追求質的飛躍。目前,中衛市通過創建13個蔬菜綠色標準園、3個現代化育苗中心,集成推廣28項綠色安全技術,改造老舊溫室3042座,使蔬菜抽檢合格率穩定在99.5%以上。今年沙坡頭區10.5噸凈菜加工生產線的投產,更填補了本地蔬菜深加工空白,讓“田頭鮮菜”變身“預制精品”。
“我們已培育出‘瑞味源’‘俏三姐’‘韓閘韭菜’等具有辨識度、易流通的企業品牌40余個,通過綠色食品認證15個、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4個,中寧番茄、海原紅蔥等7個農產品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中衛菜心’更被粵港澳大灣區和香港漁農署認定為信譽免檢農產品。”中衛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中衛市六合蔬菜種植有限公司等企業生產的西藍花、菜花、卷心菜等蔬菜,已出口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等東南亞地區。中衛市將繼續深化全產業鏈發展,加強品牌建設,提升蔬菜品質,進一步拓展國內外市場,讓更多“中衛綠”豐富世界餐桌。(記者 李昊斌)